“研学旅行”该如何“学”如何“行”?

2014/10/10   来源:   浏览:2967
字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合理安排学校寒、暑假等假期,组织好夏令营、冬令营、研学旅行。”在此之前,中国教育界和旅游界都很少提及“研学旅行”一词,这次可以说是国家层面上首次倡导“研学旅行”。其实,研学旅行在我国历史久远,孔子就是我国研学旅行的开山鼻祖。那么,此次宏观层面的利好能否为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研学旅行又能否被市民广泛接受,打破以往并不被看好的发展模式呢?

研学旅行市场有待规范

主持人: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对“研学旅行”有专门提及,您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严凯: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一次鼓励寒暑假举行研学旅行,这是以往所没有的。2013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其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但现实中游学方式主要集中在夏令营、冬令营,大多是重游轻学,游而不精。其实研学旅行在国外很普遍,在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研学旅行甚至写入了当地的教育法。研学旅行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不利的方面是,市场上会有很多良莠不齐的产品出现。对此也不用过分紧张,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精明的消费者会从游学主题中判断自己的行程安排,辨别其是否符合“研学”二字,分辨什么才是有益的。

周志红:这体现了国家对研学旅行的重视。几年前,广东在《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及推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时候也提出要大力推行研学旅行的发展。但是,研学旅行在我国发展一直都不是很理想。研学旅行对青少年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认识祖国大好河山都是大有裨益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研学旅行在被提出这么多年后,发展还是不够理想的。

张晓:我认为研学旅游能得到政策的支持是件好事,中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可一直干的却是应试教育的事。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利处,却一直不能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中国孩子大都深受其害。当然,研学旅行或许会成为潮流让不少家长盲目跟风,但是我觉得教育界和旅游业应掌控好这个局势,权衡利弊,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既游览了风景又增长了见识,开阔眼界的同时扩大交友圈。若是能真正做到这个目的,研学旅行还是很值得推广的。

游学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主持人:恰逢假期开始,修学游、夏令营进入旺季,您会主动为孩子报名参加吗?您是怎么看待中国父母“孩子即使在国外学不到什么,只要提高了英语能力,也算不虚此行”的观点?

严凯:不会。我会支持她按照自己的能力自主参加公益游学项目,也就是那种有益锻炼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坦言,我曾经阻止女儿参加初中阶段奥地利和韩国两次夏令营活动,因为我作为专业人士一眼就看出那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噱头,是有关教育人士为了牟利而通过学生绑架家长的温柔一刀。一般家长不愿意为此得罪学校,或者更乐意通过这个渠道与学校进行潜规则交易。

关于通过夏令营来提高英语这一观点,我认为这是“土豪”的想法。花一大笔钱到国外去待上几天,试图在短期的语言环境中,提升孩子的口语水平和文化见地,这是土豪的做法。我们更鼓励中国的家长让孩子在国内享受到美国孩子所能享受到的童子军的游学项目,不用千里迢迢跑去美国而只是单纯的想要接受语言熏陶。这应该放在高中或是想要出国留学前,而不适合小学初中这些,我个人觉得为了提高英语而游学没必要。

周志红:我是很愿意让我的孩子参加这些活动的,毕竟它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方面还是对孩子有帮助的。如果是利用假期的时间去国外进行游学,我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就一定要去国外留学镀金,我则不是很赞同。

张晓:那要看研学旅游的具体项目了,比如路线、选点、价格、游学目的等。还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如果是适合我孩子年龄的项目,路线价格方面都合适的话,我会赞成孩子去参加。我之前见过很多旅行社在宣传有关研学旅行的项目,仔细一看,基本都是纯粹的旅行项目,跟研学毫不沾边,你说这不是坑人吗?根本就和父母报名让孩子参加研学旅行的初衷相违背。至于那些花钱只为能短时间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做法,我这种平民老百姓不会做。

发展研学旅游须转变教育思路

主持人:中国研学旅行的历史不比外国的短,但是很多人会认为国外的历史比较长远。您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我国发展研学旅行面临哪些问题?

严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研学旅行的鼻祖,而中国的研学旅行鼻祖是孔子,他经常带学生周游列国学习。另外,教育学和旅游学这两方面的从业者,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没有高度重视开发研学旅行,所以必然造成断层的局面。

周志红:第一,我们现在教育的导向还是过分的注重升学率,素质教育没少提,但是我们的指挥棒始终偏向于成绩,指导思想和修学旅游还存在一定冲突和矛盾。第二,在修学游过程中,会有很多安全因素,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承担的责任比较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

张晓:我觉得首先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认知问题,政府政策再好,老百姓不买账也是徒劳的。要让老百姓真正意识到研学旅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让家长不排斥这种游学方式,再从形式和价格上进行调整,让家长真正接受和支持研学旅行。再者,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旅游业界能否保证做到研学的基本,而不只是个拉动旅游促进经济收益的噱头。

利好政策有望推动研学旅行发展

主持人:您觉得研学旅行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如何?针对现有的问题,应如何改善?

严凯:我认为这是未来中国旅游业创新旅游的增长点,也会吸引很多风投来投资这些项目。我们判断这些项目质量高低的标准是研学旅行的主题是否鲜明、选点是否契合主题。有的教育机构做的游学产品景点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觉得景点很多,钱花得很值。这事实上违背了研学旅行的根本,要围绕主题深入挖掘,而不是走马观花,单纯地堆砌景点。很多旅行社热衷设置很多旅游观光景点,但实际上跟研学旅游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打着“研学旅行”的幌子。真正做研学旅行的价值是在研学的深度上,主要依靠选点和导师的作用,一般的旅游机构达不到这样的水准。

我们现在重新开始重视研学旅行,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导师的建设。而导师从哪里来?难道是从书斋里出来吗?从政府认定的资格证里出来吗?都不是,应该是从业者的经验经历来,从市场大浪淘沙的认可来。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哈佛大学哲学博士舍恩所言:教师的经验是以案例形式积累的,案例越多,实践智慧就越丰富。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优秀的研学旅行导师实践教育智慧的生成机制。

周志红:从家长角度看,很多人都愿意放假的时候带孩子出去旅游,家长还是很认可研学旅游的方式的。而且我相信不管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方面,也都很乐意去推动研学旅游的发展。但是由学校应该有组织的来进行研学旅行,解决研学旅行方案质量不高,旅游多过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张晓:个人认为研学旅行在中国必然会得到广泛关注,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舍得花钱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乐于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基础上推广研学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当然,有关部门也不能有所松懈,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乱涨价、“黑导游”硬强迫消费等行为。在监管好旅游社的同时,我认为教育部门的推广也是很重要的。

来源:南方日报